





人民網成都4月5日電 (宋艷)近日,記者從四川省并聯評價評審促進會獲悉,該協會申報的《工程咨詢并聯評價服務業工作準則》、《工程咨詢并聯評價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準則》、《工程咨詢并聯評價服務機構從業準則》等三項標準在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獲得立項,成功完成后,將填補行業標準空白。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四川工程咨詢機構產業化、市場化步伐明顯加快,行業規模顯著擴大,但四川工程咨詢行業起步晚、基礎薄弱,整體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完全適應,行業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缺乏對全行業的統一指導和宏觀調控。缺乏統一的行業和人員健康行為準則,制約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為了進一步促進四川工程咨詢行業健康發展,四川省并聯評價評審促進會申報了《工程咨詢并聯評價服務業工作準則》、《工程咨詢并聯評價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準則》、《工程咨詢并聯評價服務機構從業準則》三項標準立項,具有了現實的可行性。
“并聯評價三項標準的申報有充分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規范作為基礎依據。”四川省并聯評價評審促進會會長潘祖高說,目前國家及行業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定進行相關行業(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職業病危害評價、安全技術評價、清潔生產和節能評估、水土保持評價等)評價機構自律和質量控制。因此,“并聯評價”三項標準的出臺具有比較科學的理論基礎和實施的可行性。
“統一規范的四川工程咨詢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及工程程序和服務行為,是支撐工程咨詢服務業發展的三大基礎。”潘祖高告訴記者,促進會申報的“并聯評價”三項標準是適應政府職能轉變,規范行業管理的重要體現,有利于工程咨詢機構堅持依法經營,遵守市場競爭規則,不采取欺詐、惡性競爭等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做到廉潔自律,杜絕商業賄賂和其他形式的經濟犯罪行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也有利于維護工程咨詢服務業形象,增強社會公眾對工程咨詢服務業的了解,提升行業形象和社會認同度。
業內專家表示,“并聯評價”三項標準的成功立項,將填補行業標準空白,將健全四川省工程咨詢的行業規范和工作程序,完善四川省的行業從業人員規范,有利于四川規范工程咨詢機構從業行為,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場服務體系,提高技術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維護工程咨詢服務業的利益和社會公信力,促使工程咨詢機構更好地發揮技術支撐作用,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新聞鏈接:并聯評價
為適應政府并聯審批制度,四川省并聯評價評審促進會會員單位四川眾望安全環保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在全國首創 “并聯評價”模式,該模式是一種簡單快捷、橫向同步的評價體系,是由擁有多項技術咨詢資質的同一家或幾家咨詢服務機構,選擇不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一個團隊“并聯評價項目組”,同步完成某一建設項目的項目建議書、節能評估、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職業衛生評價、安全評價、清潔生產審核、地質災害評估等技術咨詢服務工作。現在,并聯評價已經成為四川 “三并聯”模式(并聯評價、并聯評審、并聯審批)的重要基礎環節。